GB/T 42006-2022 高原光伏發電設備檢驗規范.pdf
- word版文件下載:
-
特別提醒:word版是本站通過人工智能從pdf轉換成的word版本,正確率只有90%左右(正在通過訓練繼續提高準確率),排版恢復的也并不完全準確,沒有進行任何人工校對,VIP會員直接免費下載即可,普通會員無法通過點數下載,算是給VIP的活動。
特別提醒:word版是不完美的,錯誤較多,只能參考,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,別下載了找我們說word內容有問題,這是送給VIP會員的。
- 文檔部分內容預覽:
GB/T 42006-2022 高原光伏發電設備檢驗規范
超過250W/m,總輻照度至少 UVB的輻照量
6.2.7.1檢驗內容及要求
螺栓標準紫外照射后外觀不應出現黃變、開裂、變形。
6.2.7.2檢驗方法
表2各海拔條件下對應的照射時間
6.2.8.1檢驗內容及要求
光伏組件的熱循環穩定性,應包括光伏組件力學性能、黃邊指數、耐熱、耐酸堿鹽、熱失重等性 定性
6.2.8.2檢驗方法
將光伏組件放置于熱循環試驗箱,采用電流電壓溫度監控系統調節溫度,使組件的溫度在一40 C和85℃土2℃之間循環,最高和最低之間的溫度變化速率不超過100℃/h,在每個極端溫度下 穩定至少10min,一次循環不超過6h。測量并對比試驗前后光伏組件力學性能、黃邊指數、耐熱 堿鹽、熱失重等性能的變化
6.2.9.1檢驗內容及要求
6.2.9.2檢驗方法
將光伏組件放置于綜合環境試驗箱,采用電流電壓溫度監控系統調節溫度。濕凍試驗整個過程中, 對組件施加不超過標準測試條件下最大功率電流的0.5%的電流。相對濕度為85%土5%的試驗條件 下,使組件的溫度在一40℃土2℃和85℃士2℃之間循環10次,最高和最低之間的溫度變化速率不超 過100C/h,在每個極端溫度下,保持穩定至少10min。測量并對比試驗前后光伏組件力學性能、黃邊 指數、耐熱、耐酸堿鹽、熱失重等性能的變化
2.10.1檢驗內容及要求
穩定性,應包括光伏組件力學性能、黃邊指 數、耐熱、耐酸堿鹽、熱失重等性能的穩定性
6.2.10.2檢驗方法
將光伏組件放置于恒溫恒濕試驗箱,使溫度保持在85℃土2℃、相對濕度保持在85%土5%,持續 試驗1000h,測量并對比試驗前后光伏組件力學性能、黃邊指數、耐熱、耐酸堿鹽、熱失重等性能的 變化。
6.2.11濕漏電試驗
6.2.11.1檢驗內容及要求
件在濕漏條件下的絕緣電阻應大于或等于44MC
6.2.11.2檢驗方法
按照以下步驟進行。 a)準備一個淺底水槽或水箱,大小尺寸應使組件能平整放人其中。容器內的水或溶液應符合以 下要求: 1)電阻率:3500Q/cm以下; 2)溫度:22℃±2℃。 b)將組件浸泡在所需的容器中,深度剛好能將組件的所有表面淹沒,不應接觸接線盒入口,如果 組件帶有匹配連接器,則在測試過程中,連接器也應浸泡在溶液中。 準備一個帶限流的直流電源,可提供500V電壓或組件最大系統電壓。將組件引出端短路,連 接至直流電源的正極。利用合適的金屬導體,將試驗溶液與直流電源的負極相連,以不超過 500V/s的速度增加電壓至500V或最大系統電壓(以數值最大者為準),持續此電壓2min, 使用絕緣電阻測試儀測試絕緣電阻
6.2.12靜態機械載荷試驗
6.2.12.1檢驗內容及要求
6.2.12.2檢驗方法
6.2.13外殼防護等級
6.2.13.1檢驗內容及要求
6.2.13.2檢驗方法
按照GB/T4208—2017的方法進行
6.2.14初始穩定性試驗
14.1檢驗內容及要求
kW·h/m,從而獲得晶體 佳組件的初始穩定性。預處 代條件(STC)功率
6.2.14.2檢驗方法
6.2.15反向電流過載
6.2.15.1檢驗內容及要求
6.2.15.2檢驗方法
6.3.1外觀和結構檢查
6.3.1.1檢驗內容及要求
逆變器外觀和結構應包含以下檢驗內容: a)設備的外觀及主要零部件不應有損壞、受潮現象,元器件不應松動或丟失; b)設備的標簽內容應符合GB/T30427的要求,應標明負載的連接點和極性; c)逆變器應可靠接地; d)散熱風扇工作應正常; e)逆變器的交流側接口處應有絕緣保護; 逆變器通風設計處理應符合GB/T30427的要求
6.3.1.2檢驗方法
逆變器放置于外觀檢查臺,在光照度不低于10001x的照度計照射下進行檢測。
6.3.2外殼防護等級
6.3.2.1檢驗內容及要求
戶外型逆變器外殼防護等級應高于GB/T4208一2017中的IP55,戶內型逆變器外殼防護等級應高 于GB/T42082017中的IP32
6.3.2.2檢驗方法
按照GB/T4208—2017的規定進行
6.3.3.1檢驗內容及要求
GB/T42006—2022
關元器件或其表面溫度變化不超過1/h時,則認為逆變器已達到熱穩定狀態。在全功率條件下,溫 升試驗至多持續7h。
6.3.3.2檢驗方法
按照以下步驟進行。 a)選取試驗電流天小及連接導線。溫升試驗用導體應按照試驗電流天小選取,試驗電流大于 400A時,連接導線應符合GB/T7251.1一2013中表12的規定;試驗電流小于或等于400A 時,連接導線應采用單芯聚氯乙烯(PVC)絕緣銅導線,其截面要求應符合附錄C的規定,連接 導線應置于大氣中,導線之間的間距約等于設備端子間的距離 b) 測量周圍空氣溫度。在試驗周期的最后1/4時間內應記錄周圍空氣溫度。測量時至少用2個 溫度檢測器(如溫度計或熱電偶),均勻分布在被試設備的周圍,放置在被試逆變器高度的1/2、水 平距離約1m處。溫度檢測器應保證免受氣流、熱輻射影響和由于溫度迅速變化產生的顯示 誤差。 測量部件溫度。檢測逆變器所有部件可能達到的最高溫度。溫度檢測器與被試部件應接觸良 好,不應影響被測部件的溫升。對于最高可在50℃環境溫度下工作的逆變器,試驗可在 0℃~50℃的任意環境溫度下進行,但應修正測量結果,修正值為實際試驗環境溫度和設備 最高環境溫度的差值。然后與表B.1表B.3規定的溫度限值進行比較。逆變器以最大功率 輸出,間隔0.5h記錄1次各個測試部位的溫度數據,當逆變器達到熱穩定時,記錄此時各個測 試位置的最高溫度
6.3.4.1檢驗內容及要求
絕緣電阻應大于1MQ。 額定電壓在500V及以下用500V絕緣電阻表測量: 額定電壓500V以上用1000V絕緣電阻表測量
6.3.4.2檢驗方法
逆變器正負極短接后與絕緣電阻測試儀的正極相連,逆變器外殼金屬部分與絕緣電阻測試儀的負 極相連
6.3.5.1檢驗內容及要求
表3海拔2000m~5000m電氣間隙修正系數
6.3.5.2檢驗方法
6.3.6.1檢驗內容及要求
6.3.6.2檢驗方法
6.3.6.2檢驗方法
6.3.7.1檢驗內容及要求
檢驗逆變器耐受機械振動沖擊的能力。振動試驗后,試品應正常啟動工作
6.3.7.2檢驗方法
逆變器振動試驗按GB/T2423.10的規定進行。試驗參數如下: 頻率范圍:10Hz~150Hz; 振幅宜為0.075mm; 加速度宜為9.8m/s; 振動方向:3個互相垂直的軸方向; 掃頻循環數:10個掃描周期/軸
逆變器振動試驗按GB/T2423.10的規定進行。試驗參數如下: 頻率范圍:10Hz~150Hz; 振幅宜為0.075mm; 加速度宜為9.8m/s; 振動方向:3個互相垂直的軸方向; 掃頻循環數:10個掃描周期/軸
.3.8.1檢驗內容及要求
逆變器在以下溫度下限應正常工作。 a)戶內型逆變器的溫度下限: 1)戶內I型(帶氣溫調整裝置)為0℃; 2)戶內Ⅱ型(不帶氣溫調整裝置)為一20℃。 b)戶外型逆變器的低溫下限為一25℃
在以下溫度下限應正常工作。 內型逆變器的溫度下限: 戶內I型(帶氣溫調整裝置)為0℃; 戶內Ⅱ型(不帶氣溫調整裝置)為一20℃。 外型逆變器的低溫下限為一25℃
6.3.8.2檢驗方法
按照GB/T2423.1一2008中試驗A進行。逆變器無包裝,在試驗溫度為0℃C土3℃(戶內I型)、 20℃土3℃(戶內Ⅱ型)或一25℃土3℃(戶外型)的條件下,通電加額定負載保持2h,在標準大氣條 件下恢復2h后,逆變器正常工作
6.3.9.1檢驗內容及要求
逆變器在以下溫度上限應正常工作: 戶內型:溫度上限為40℃; b)戶外型.溫度上限為60℃
6.3.9.2檢驗方法
按照GB/T2423.2一2008中試驗B進行。逆變器無包裝,在試驗溫度為40C土2℃(戶 60℃土2℃(戶外型)的條件下,通電加額定負載保持2h,在標準大氣條件下恢復2h后,逆 工作。
6.3.10.1檢驗內容及要求
黃變器在濕熱環境下應正常工作
6.3.10.2檢驗方法
按照GB/T2423.3進行,試驗溫度為40℃士2℃(戶內型)或60℃士2℃(戶外型),相對濕度 土3%。逆變器無包裝、不通電,經受48h試驗后,取出樣品,在正常使用環境條件下恢復2h后 工作。
6.3.11.1檢驗內容及要求
逆變器在交變濕熱環境下應正常工作
6.3.11.2檢驗方法
按照GB/T2423.4一2008進行,試驗溫度下限為25C土3℃,試驗溫度上限為40℃土2C(戶 或55℃土2℃(戶外型),相對濕度為95%土3%;循環次數2次;降溫方式按照GB/T2423.4一20
GB/T420062022
的方法1進行。逆變器無包裝、不通電,經受48h試驗后,取出樣品,在止常使用環境條件下恢復2h 后正常工作
6.3.12.1檢驗內容及要求
6.3.12.2檢驗方法
按照GB/T2423.22的規定進行,低溫試驗溫度為一20℃3C(戶內型)或一25℃士3℃(戶外 型),暴露時間3h;高溫試驗溫度為40℃土2℃(戶內型)或60℃土2℃(戶外型),暴露時間3h,高低 溫之間溫度變化速率應不小于1K/min。逆變器無包裝、不通電,連續試驗2個循環。試驗后取出樣 品,在正常環境下恢復2h后,正常工作
6.3.13.1檢驗內容及要求
逆變器應設有防雷保護裝置,參數應滿足防護要習
美變器應設有防雷保護裝置,參數應滿足防護要求
6.3.13.2檢驗方法
6.3.14.1檢驗內容及要求
逆變器積雪遮擋散熱風道、進入風道內部等情況下,其運行功能應可靠
6.3.14.2檢驗方法
按照以下步驟進行: a)逆變器放置試驗箱后,接好供電線纜,不開機; b)試驗箱降溫到0℃以下,模擬降雪,當地面積雪厚度大于或等于10cm,且雪覆蓋逆變器上表 面后,停止積雪; 停止降雪后,逆變器立即開機,并保持試驗箱溫度0℃以下,運行2h; d)檢查逆變器開機及運行
按照以下步驟進行: a)逆變器放置試驗箱后,接好供電線纜,不開機; b) 試驗箱降溫到0℃以下,模擬降雪,當地面積雪厚度大于或等于10cm,且雪覆蓋逆變器上表 面后,停止積雪; 停止降雪后,逆變器立即開機,并保持試驗箱溫度0℃以下,運行2h; d)檢查逆變器開機及運行
6.3.15.1檢驗內容及要求
逆變器積冰遮擋散熱風道、凍結外置風扇等情況下,其運行功能應可靠
6.3.15.2檢驗方法
a)逆變器放置試驗箱后,接好供電線纜,不開機; b)試驗箱降溫到0℃以下,進行噴水模擬積冰,當地面積冰厚度大于或等于2cm,且冰覆蓋
器上表面后,停止積冰; c)停止結冰后,逆變器立即開機,并保持試驗箱溫度0℃以下,運行2h; )檢查逆變器開機及運行
6.4.1外觀和結構檢查
6.4.1.1檢驗內容及要求
匯流箱外觀和結構檢驗內容及要求如下: a)油漆電鍍應牢固、平整,無剝落、銹蝕及裂痕等現象; b)機架面板應平整,文字和符號應清楚、整齊、規范、正確; )標牌、標志、標記應完整清晰; d)匯流箱應在顯著位置標有箱內金屬部件帶電的警示標志
6.4.1.2檢驗方法
6.4.2外殼防護等級
6.4.2.1檢驗內容及要求
6.4.2.2檢驗方法
按照GB/T4208—2017的規定進行
6.4.3.1檢驗內容及要求
電路與裸露導電部件之間絕緣電阻應大于1M2 額定電壓在500V及以下用500V絕緣電阻表測量: 額定電壓500V以上用1000V絕緣電阻表測量
6.4.3.2檢驗方法
按照GB/T34936的規定進行
1.4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高
6.4.4.1檢驗內容及要求
6.4.4.2檢驗方法
.4.5.1檢驗內容及要求
溫升限值不應超過常規型相應匯流箱標準規定的值。
6.4.5.2檢驗方法
T7251.12013中9.2進
6.4.6.1檢驗內容及要求
匯流箱電氣間隙和固體絕緣應能持久地承受電場強度和機械應力。當使用地點海拔與試驗地! 不同時,其試驗電壓的海拔修正系數,按GB/T20626.1一2017中表3的規定
6.4.6.2檢驗方法
T7251.1—2013中9.1進
6.5.1外觀和結構檢查
6.5.1.1檢驗內容及要求
組件支架外觀和結構檢驗內容及要求如下: a)組件支架結構與光伏組件或組件陣列的連接應牢固可靠; b)更換光伏組件應方便; c)支架的傾角宜為可調節,角度應滿足高原最大光照日早、晚光伏發電量需求; d)外露的金屬預埋件(預埋螺栓)應進行防腐處理; e)與建筑物承重結構的連接應牢固、可靠; 支架基礎的軸線、標高、截面尺寸及垂直度以及預埋螺栓(預埋件)的尺寸偏差應符合 GB50794的規定
6.5.1.2檢驗方法
組件支架放置于外觀檢查臺,在光照度不低于10001x的照度計照射下進行檢測。
6.5.2.1檢驗內容及要求
并符合GB/T13912的規定 合金型材應進行表面處 GB/15237.5的規定
玩具標準6.5.2.2檢驗方法
鋼材及鋁合金型材的平均膜厚采用分辨率為0.5um的膜厚檢測儀按照GB/T13912的規定進
高原光伏發電設備的檢驗項目按表A.1的規定進行
附錄A (規范性) 高原光伏發電設備的檢驗項目
表A.1高原光伏發電設備的檢驗項目
表A.1高原光伏發電設備的檢驗項目(續)
變壓器、電抗器等線圈類及其絕緣系統溫度限值應符合表B.1的規定。
附錄B (規范性) 高原光伏發電逆變器及其組件溫升試驗溫度限值
市政圖紙、圖集變壓器、電抗器等線圈類及其絕緣系統溫度限
....- 相關專題: